浅析无人机在输电线路巡检中应用

发表日期:

0、前言

无人机以其简单小巧,成本低廉,容易操控,对作业环境要求低等优点已经在社会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今在输电线路运行方面的应用更发挥了巨大作用。无人机作业系统主要利用无人机空中平台的功能,携带如高倍照相机,高清摄像机,红外成像仪或导线损伤探测仪等设备,操作人员依据所要巡视线路区段信息和作业内容在地面控制系统中制定相应的飞行航线,控制无人机对线路本体和走廊保护区进行全光谱的快速拍摄监测,后台技术人员及时对影像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有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从而快速发现缺陷隐患等,提高巡视效率和质量。 ..................................................

▲ 无人机数据采集原理

..................................................

近年来,各输电运检部门通过对无人机输电巡检的实际应用展开试点和研究,逐渐完善无人机飞行巡检管理方法,分析无人机巡视和人工巡视各自的优劣势,归纳输电线路不同地形下的巡视互补机制,为无人机协同巡视标准化作业打下基础。目前主要实施对运线路进行多旋翼无人机杆塔精确巡视和固定翼无人机通道巡视。多旋翼无人机巡视以视距内超低空飞行为主,悬停在杆塔每一层级,对该层级绝缘子、线路金具、导线与金具连接处和附属设施进行无死角精确拍照;电动固定翼无人机对线路通道环境巡视,在线路投运之前进行走廊保护区内外部隐患信息采集工作,掌握走廊保护区内树木、建筑物、跨越物等相关数据,为下一步制定清障计划奠定了基础。对于老旧线路实行多旋翼无人机精确巡视,携带高清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热像仪对杆塔本体进行精确巡视,形成杆塔本体图片数据库。通过技术人员对图片的识别,及时发现隐患位置,为检修人员提供检修依据。

..................................................


▲ 无人机山火特巡

..................................................

1、无人机巡检作业标准流程

目前开展无人机巡检作业标准流程如下:

巡检作业标准流程

..................................................


2、无人机巡视作业应用范围

2.1 新线路预验收

使用固定翼无人机进行线路通道巡视,某供电公司220kV配套工程,杆塔数量为90级,长度为30KM。两名班组成员操控电动固定翼无人机飞行一个架次,耗时60分钟,利用无人机航拍的照片录像等资料从高空直观的查看各类隐患的具体位置,跨越情况,这样一来既可以核实设计中要求处理的隐患的处理情况和处理进度,又可以作为将来认定线路投运后线下建筑或树木为施工遗留还是施工后建设、栽种的依据。这些都是人工地面排查无法做到的。使用多旋翼无人机进行杆塔精确巡查,每天工作8小时,巡视20级杆塔,大约耗时4天,多旋翼悬停在杆塔每一层级,对该层级绝缘子、线路金具、导线与金具连接处和附属设施进行无死角精确拍照,形成杆塔本体图片数据库。通过对图片的分析发现安装缺陷。通过多旋翼可见光巡查,减少工人登杆强度。无人机不仅极大地节约了人工验收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 多旋翼巡视图


固定翼巡视图


2.2 输电线路特巡

随着线路资产规模日益庞大,线路位于跨越湖泊湿地,高山大岭地区巡视工作极难到位,利用无人机可实现精细化巡视,掌握线路资产运行状态。

随着气候条件逐年恶化,各地强对流天气情况越来越多,利用无人机进行受损线路精细化巡检,保障电网在运线路网架薄弱期间的安全运行。


无人机特巡典型缺陷


2.3 灾情普查工作

利用无人机进行灾情普查工作则是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无人机小巧轻便,无需考虑载人安全风险因素,运行使用费用低廉,环境适应能力强,可与人工巡视人员互相配合,可以快速响应及时对受灾区域杆塔本体、走廊保护区等进行巡视拍摄,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抢险救灾中第一 时间搜集灾区线路数据,为制定抢修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2.4 助力变电运维

无人机巡视在可利用空中视角,对变电站开展精细化专项巡检。


无人机特巡典型缺陷


图片

3、结论

来无人机巡检系统将作为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班组级别的工器具,将产生的海量级别的巡检数据,需要解决海量巡检数据信息化处理问题。同时,无人机巡检系统的数据链路易受到周边环境影响,进而影响到无人机巡检系统的测控策略和作业效率,需要突只破相关的测控策略优化技术,无人机就可以做到对线路缺陷的自主识别并及时预警,可将其更加广泛的应用于线路的正常巡视工作,以其高效和精准的优势,减少甚至取代传统的人工巡视,做到线路巡视的智能化。

此外,未来无人机应用另一个方向是开展无人机故障巡视工作,通过携带夜视仪或导向损伤探测仪等设备,可不受夜间视线和不利地形的影响,在跳闸事故后第一时间快速对故障区域进行检查巡视,依据已有的特殊巡视的航线,截取起点、终点快速制定事故巡线的飞行航线,在故障点区域 30 公里范围内展开多架次高密度的检测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后根据其具体位置,地面人员就可以准确的找到事故点位置进行具体杆塔的登塔巡视,确认故障类型,制定抢修方案,尤其对山区等特殊区段更能凸显它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至少可以缩短故障发现时间 6-8 小时,大幅提高设备安全管控水平。总之,无人机巡视模式是未来输电线路运维工作的发展趋势,随着低碳和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依托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既可以改变输电线路运检传统模式,真正做到零排放,又可以极大解放劳动生产力,充分发挥每一名员工的创造力,为电网“大检修”开辟新的更广阔的生产模式。